维修需要系统化管理吗?
在谈论本篇之前,我们首先需要回答这样两个问题:
1、维修需要管理吗?
2、维修需要系统吗?
维修工作大致存在修理和管理两个策略,修理指的是“只修不管”的策略,管理指的是“既修又管”的策略。两种策略都对,只是侧重点不同,采用哪种策略需要根据企业自身需求决定。一般来说,资产数量较少、比较简单、价值较低、维修费用不高、维修量不大,这种情况下,配备少量管理人员就能应付日常的工作,则可以采取“只修不管”的策略;反之则需要采取“既修又管”的策略。
连锁门店的特点就是不断复制、不断扩张。随着门店增加、管理幅度提升、工作量增大、管理要求提高等,“既修又管”的策略一定会遇到工作效率这个瓶颈,管理上渐渐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,而简单地增加管理人员虽然可行但不可取,尤其是简单重复又繁重的工作浪费了管理人员大量宝贵的时间。这种局面客观上需要一套高效的管理工具,这就直接导致软件系统的需求产生。
系统的好处
标准靠人执行,但是在执行中往往会有某些偏差和错误,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,执行的偏差和错误都会导致工作的失误。有一种观点甚至认为人是靠不住的,系统是靠得住的,理由则是系统只是机械地执行既定的标准,不存在意识的干扰。换句话说,我们可以将既定的企业标准尽量设计到系统中去,让系统辅助和约束人的操作。这样既能杜绝人为的错误,又能发挥系统的优势。
当然,人的作用是系统无法替代的。当标准不适用,当新情况发生,当需要各级授权决策的时候,还是需要人的参与,这也恰恰说明人的作用在于处理标准以外事情。
把标准化管理交给系统,把非标事务留给人去管理。
现代化的管理依赖信息和数据,而信息获得、信息传递、数据储存、数据统计、数据指标等等是既重要又繁重的工作,往往是人力无法承受的。所以,就信息传递和数据利用这两点来说,系统的速度远超过人力,系统的效率更是远胜过人脑。
把大量、重复和固化的工作交给系统,将人员解放出来得以处理异常的和标准外的事情。人和系统将工作再次进行分工,从而整体提高工作效率。
3、改善管理品质
改善管理品质是一个不断追求的目标。这个目标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做得好就行,所谓“多快好省”才是形象描述释管理的品质的标准。所以,提高管理品质需要以一定的工作效率为基础。系统固化管理标准和提高工作效率,统一了管理的认知,强化了标准的执行,释放了人员时间,从而有可能把工作做得更加细致和完善。
如何建立工单管理系统
1、梳理日常工作,建立完善的报修流程
提供门店扫码、门店微信公众号等便捷的报修方式。附带语音、拍照或视频等描述形式,故障描述更清晰,系统自动分配订单。告别纸质化办公,通过手机或电脑在线了解服务进展,实时查收服务进度通知,为顾客赢得便利,为企业带来好评。
2、设备智能巡检
为各门店设备保养提供创新定时定检计划、APP点检任务和微信扫码检等预防性维护模式,通过水印照片签到、无网保存和管理端远程监管,确保员工执行到位,并生成巡检报告,确保社区设施和人员活动的安全开展。
3、企业智识库
通过的修大数据管理平台内部分享设备说明书、操作视频、安装图纸、规章制度、先进经验技能,帮助员工、维修人员移动端在线了解岗位职责,服务过程实时查阅知识要点,将个人经验转变为企业的知识,企业的知识和人员结合形成团队的能力。
4、多维度数据分析
通过可视化数据大屏呈现各门店(日、周、月、年)历史数据、报修统计、人员KPI、异常单、故障原因等多维度数据分析,各种报表秒速自动生成,且满足门店数据来源多样化的特点支持多种报送方式,总部、门店管理者随时随地查询,纵览全局,一手掌控运营状况。